少校胶质细胞瘤的症状及治疗
占颅内肿瘤的1.3%~1.8%,在神经上皮性肿瘤中占3%~12%。男性多于女性,常见于中年人。发病率的高峰为30~40岁。肿瘤绝大部分居于幕上,额叶较多见,其次为顶叶和颞叶。
[临床表现]
少校胶质细胞瘤大多数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平均为2~3年。Robert等报告病程为2.4~4.1年,较长有达3~1年者。癫痫为本病较常见的症状,约占52%~79%,为神经上皮性肿瘤中较常见者,并常以癫痫为首发症状,有部分患者被误治疗多年,为了原发性癫痈,直到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才发现肿瘤。精神症状常见于额叶少校胶质细胞瘤患者,特别是广泛浸润、沿胼胝体向对侧额叶扩展者多表现精神症状,以情感异常和痴呆等为主。颅内压增高见于约半数左右的患者,一般出现较晚,除头疼、呕吐外,视力障碍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患者约占l/3。肿瘤侵犯运动、偏身感觉障碍、感觉区可相应地产生偏瘫、感觉性失语、运动性等。
[辅助检查]
CT平扫多呈低密度占位影像,2/3以上可见钙化,瘤周水肿一般不广泛,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多有不规则的增强影像。MRI扫描肿瘤Tl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周围水肿容易和肿瘤相识别。若肿瘤有较大的钙化,MRI呈低信号区。少枝胶质细胞瘤注药后的对比增强比较突出。 无明显钙化的少枝胶质细胞瘤需与星形细胞瘤相鉴别;有钙化的肿瘤则要与动静脉畸形相鉴别,一般后者常常表现无周围水肿和钙化,异常血管和含铁血黄案沉着往往并存。肿瘤钙化多见于病变中央,境界不清,呈低信号;异常血管可为分叉状、管状或圆点状异常信号,在T----1加权像和质子密度加权像呈低信号,在T2加权的偶回波图像亡呈高信号,在梯度回波加权像可直接显示。静脉注射Gd—DTPA增强MRI扫描有助于鉴别。
[治疗及预后]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原则为尽量多切除肿瘤。有人报告肿瘤切除愈彻底,手术死亡率愈低。肿瘤局限于一例额叶、额叶或枕叶者,手术切除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比较彻底切除者手术后常可获得较好疗效。有报告平均生存为13年,个别报告达40年。仅作部分切除(包括活检及减压者)手术后平均存活3。3年。肿瘤部分切除手术后容易复发,这种患者可再次手术以延长生命。手术后放疗有一定疗效,5年及10年生存率可达到52%和32%。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