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血液检查
癌症的恐怖重要在于非常难晚期发明,目前关于原发性肝癌经过抽血化验,有4项指标可供给有价值的诊断。原发性肝癌为我国罕见恶性肿瘤之一,其逝世亡率在消化体系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血清学检测结合影像学检讨使肝癌在亚临床期(还没有涌现症状)即可做出诊断,从而显著进步了肝癌的远期疗效。目前医院罕用诊断肝癌血清指标有以下几种:甲胎蛋白(AFP)、异样凝血酶原(AP)、γ-谷氨酰转移酶同功酶II(GGT2)及血清岩藻糖苷酶(AFU)。
甲胎蛋白 (AFP)
甲胎蛋白是1956年在胎儿血清中发明的一种胚胎专注性甲种球蛋白,1964年有人在肝癌病人血清中测得它。
参考值: <20微克÷升(μg÷L)。
病理意义: 正常状况下,这种存在于胚胎晚期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在诞生后即敏捷消逝,如重现于成人血清中,则提醒有肝癌的可以。
除此以外,在生殖腺胚胎瘤和多数转移性肿瘤如胃癌,以及在孕妇、肝炎、肝软化病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可呈假阳性,但降低不如肝癌显著。甲胎蛋白现已普遍用于肝细胞癌的普查、诊断、判定医治后果、猜测复发。普查中阳性可早于症状涌现8~11个月。肝细胞癌病人的甲胎蛋白阳性率为70%~90% 。
诊断规范: 甲胎蛋白>500微克÷升(μg÷L)连续1个月,或>200微克÷升(μg÷L)连续2个月而无肝病运动证据,并消除了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者,应高度疑心肝癌。通常甲胎蛋白浓度与肿瘤的大小有关联,但集体差异较大。
20%~45%的运动性慢性肝炎和肝软化病人,甲胎蛋白呈低浓度阳性,个别不超越200微克÷升(μg÷L),常先有血清谷丙转氨酶显著增高,甲胎蛋白与此同时降低,在1~2个月内随病情恶化、血清谷丙转氨酶降落而降落。但甲胎蛋白低浓度阳性连续达2个月或以上,而且血清谷丙转氨酶已正常,这时应高度小心亚临床肝癌的存在。
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可以归结为:
1、是一种仅次于病理检讨的诊断方式;
2、为目前较好的晚期诊断方式之一,可在临床症状涌现前8~11个月做出诊断;
3、为反应病情变更和医治后果的敏感指标;
4、有助于检出亚临床期、复发性与转移性肝癌。
异样凝血酶原 (AP)
异样凝血酶原也称γ-羧基凝血酶原。
参考值: <250微克÷升。
临床意义: 肝癌病人血清异样凝血酶原阳性率为69。4%。多数材料标明,异样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而良性肝病、转移性肝癌仅多数呈阳性,因此对亚临床肝癌有晚期诊断价值。
γ-谷氨酰转移酶同功酶Ⅱ (GGT2)
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特异性达97。1%,非癌性肝病和肝外疾病病人的阳性率小于5%。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与甲胎蛋白浓度无关,在甲胎蛋白低浓度和假阴性肝癌病人中,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的阳性率也较高。
血清岩藻糖苷酶 (AFU)
参考值:3。5~10。3单位÷升(U÷L)。
海内报道,血清岩藻糖苷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70%~80%,该指标阳性与甲胎蛋白浓度及肿瘤大小无关。血清岩藻糖苷酶对甲胎蛋白阴性肝癌和小肝癌病人的阳性率分手为76。1%和70。8%。对转移性肝癌和肝良性肿瘤均为阴性,但肝软化、慢性肝炎病人涌现假阳性率较高。
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Ⅱ、异样凝血酶原对肝癌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在普查中也有晚期诊断意义。三项结合检测,可大大进步诊断正确率。血清岩藻糖苷酶对肝癌有肯定的诊断价值,但特异性不高,若与甲胎蛋白结合检测,可用做甲胎蛋白呈阴性肝癌病人的辅佐诊断。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