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影响因素
肝细胞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根据中国肝移植注册中心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共登记13331例肝移植者,其中肝癌肝移植约占50%,但其5年生存率仅50%左右。
研究资料显示,肝癌肝移植手术后5年内,有24.8%出现肝癌复发,因复发死亡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7.1%。因而,选择合适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提高我国肝癌肝移植的整体疗效是我们必需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肝癌肝移植手术后肝癌复发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其相关影响因素如下:
国内外众多移植中心的经验表明,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手术后肝癌复发的较关键因素。1996年,意大利学者首先提出了米兰(Milan)标准(单个肿瘤直径≤5 cm或多发肿瘤数目≤3个且很大直径≤3 cm),并渐渐在国际上得到推广。2001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提出的UCSF标准,较Milan标准扩大了适应证范围,同时手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增加。
我国上海肝癌肝移植协作组在分析了2001-2007年1078例肝癌肝移植病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标准"(原名"上海复旦标准"),即单发肿瘤直径≤9 cm,或多发肿瘤≤3个且很大肿瘤直径≤5 cm、全部肿瘤直径总和≤9 cm,无大血管(包括门静脉主干及大分支、肝静脉、下腔静脉)侵犯、淋巴腺转移和肝外转移。
"上海标准"、"杭州标准"和"成都标准"等国内标准在不降低手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情况下,显著扩大了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范围,但仍有待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并形成相对统一的中国标准。
免疫抑制剂
如何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在抑制手术后排斥反应与过度抑制造成肿瘤生长间求得平衡,应是肝癌肝移植要特别考虑的问题。激素可明确增进肿瘤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可以考虑在肝移植手术后3~6个月停用。应尽早减少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的用量,但这依然存在争议。
初步实验显示,雷帕霉素(RPM)对于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效应。抗白介素-2(IL-2)受体抗体达利珠单抗和巴利昔单抗一般不作为免疫抑制维持药物,因而,对肝癌肝移植手术后肝癌复发的影响比较小。
移植前治疗史
目前常用的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浑身化疗、射频消融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等。目前,尚不能明确移植前TACE对肝癌病人生存的影响。
上海肝癌肝移植协作组的统计数据表明,移植前的辅助治疗对于肝癌肝移植病人的预后无显著影响,但这并不等于手术前治疗完全无益,事实上,由于等候供体期间肿瘤的持续生长,采用适当的治疗措施控制肿瘤的发展,可以显著减少受体的排除率。除此以外,一些本无移植指征的大肝癌病人在治疗后,可能因肿瘤缩小而获得肝移植机会。
临床病理因素
在所有反映肿瘤生物学活性的指标中,血管侵犯和淋巴腺转移可能是影响很大的两个因素。总体来说,手术前已经有大血管癌栓或淋巴腺转移者,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手术后很容易转移和复发。
埃德蒙森(Edmondson)-斯坦纳(Steiner)分级为Ⅲ~Ⅳ级(低分化)肝癌病人较Ⅰ~Ⅱ级(中、高分化)肝癌病人的手术后无瘤生存率显著下降,复发率明显升高。同样,脉管内有镜下癌栓病人的无瘤生存率显著下降,死亡率及复发率也显著增加。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病人的死亡率及复发率显著上升。
肿瘤相关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依旧是迄今较好的肝癌诊断和预测指标,对于肝癌肝移植同样具有非常好的预后预测价值。我们的统计资料显示,手术前AFP高于300 ng/dl者较低于此限者的手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显著下降,死亡率及复发率显著升高。
研究表明,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p53(一种抑癌基因)、CD34(造血干细胞的一种表面抗原)、细胞角蛋白(CK)19和骨桥蛋白(OPN)等可能是肝癌肝移植手术后复发的标志物,但仍待进一步证实。
研究资料显示,肝癌肝移植手术后5年内,有24.8%出现肝癌复发,因复发死亡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7.1%。因而,选择合适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提高我国肝癌肝移植的整体疗效是我们必需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肝癌肝移植手术后肝癌复发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其相关影响因素如下:
国内外众多移植中心的经验表明,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手术后肝癌复发的较关键因素。1996年,意大利学者首先提出了米兰(Milan)标准(单个肿瘤直径≤5 cm或多发肿瘤数目≤3个且很大直径≤3 cm),并渐渐在国际上得到推广。2001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提出的UCSF标准,较Milan标准扩大了适应证范围,同时手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增加。
我国上海肝癌肝移植协作组在分析了2001-2007年1078例肝癌肝移植病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上海标准"(原名"上海复旦标准"),即单发肿瘤直径≤9 cm,或多发肿瘤≤3个且很大肿瘤直径≤5 cm、全部肿瘤直径总和≤9 cm,无大血管(包括门静脉主干及大分支、肝静脉、下腔静脉)侵犯、淋巴腺转移和肝外转移。
"上海标准"、"杭州标准"和"成都标准"等国内标准在不降低手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情况下,显著扩大了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范围,但仍有待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并形成相对统一的中国标准。
免疫抑制剂
如何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在抑制手术后排斥反应与过度抑制造成肿瘤生长间求得平衡,应是肝癌肝移植要特别考虑的问题。激素可明确增进肿瘤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可以考虑在肝移植手术后3~6个月停用。应尽早减少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的用量,但这依然存在争议。
初步实验显示,雷帕霉素(RPM)对于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效应。抗白介素-2(IL-2)受体抗体达利珠单抗和巴利昔单抗一般不作为免疫抑制维持药物,因而,对肝癌肝移植手术后肝癌复发的影响比较小。
移植前治疗史
目前常用的围手术期辅助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浑身化疗、射频消融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等。目前,尚不能明确移植前TACE对肝癌病人生存的影响。
上海肝癌肝移植协作组的统计数据表明,移植前的辅助治疗对于肝癌肝移植病人的预后无显著影响,但这并不等于手术前治疗完全无益,事实上,由于等候供体期间肿瘤的持续生长,采用适当的治疗措施控制肿瘤的发展,可以显著减少受体的排除率。除此以外,一些本无移植指征的大肝癌病人在治疗后,可能因肿瘤缩小而获得肝移植机会。
临床病理因素
在所有反映肿瘤生物学活性的指标中,血管侵犯和淋巴腺转移可能是影响很大的两个因素。总体来说,手术前已经有大血管癌栓或淋巴腺转移者,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手术后很容易转移和复发。
埃德蒙森(Edmondson)-斯坦纳(Steiner)分级为Ⅲ~Ⅳ级(低分化)肝癌病人较Ⅰ~Ⅱ级(中、高分化)肝癌病人的手术后无瘤生存率显著下降,复发率明显升高。同样,脉管内有镜下癌栓病人的无瘤生存率显著下降,死亡率及复发率也显著增加。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病人的死亡率及复发率显著上升。
肿瘤相关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依旧是迄今较好的肝癌诊断和预测指标,对于肝癌肝移植同样具有非常好的预后预测价值。我们的统计资料显示,手术前AFP高于300 ng/dl者较低于此限者的手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显著下降,死亡率及复发率显著升高。
研究表明,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p53(一种抑癌基因)、CD34(造血干细胞的一种表面抗原)、细胞角蛋白(CK)19和骨桥蛋白(OPN)等可能是肝癌肝移植手术后复发的标志物,但仍待进一步证实。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荐 相关文章
原发性肝癌早期手术切除会复发吗?原发性肝癌复发几率
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目前较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肝切除、肝移植两种形式。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现率较低,且进展快、术后复发率高,因此治疗效果较差。即使是发现较早,原发性肝癌早期手术切除会复发概率也较高,但总体来说,早期肝癌患者复发率比中晚期患者低很多,且预后较好。[详细]
肝癌可以选择哪些治疗手段?山东淄博万杰肿瘤医院治疗肝癌好不好?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目前,中国肝癌的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成为死亡率仅次于胃癌、肺癌的第三大恶性肿瘤。肝癌是各种实体瘤中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5年存活率大约为10%,导致该存活率如此之低的部分原因是大部分肝癌患者同时患有其他肝脏疾病,例如肝硬化。肝癌的生长部位对预后有影响,位于肝包膜下的癌结节可由于不断生长或肝内癌结节巨大向肝外赘生,可发生破裂出血至腹腔内。[详细]
导致肝癌复发转移的原因有哪些?肝癌治疗有哪些方法?
肝癌是有名的“穷人癌”,因为它在发展中地区,尤其是中国高发。据统计,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和死亡例数占比分别占全世界54.6%和53.9%,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基本上以全世界20%的人口认领了超过50%的肝癌患者。[详细]
原发性肝癌用质子放疗效果如何?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壮年发病率高,由于本病发现时多为晚期,故死亡率高,已成为我国第二位的肿瘤病因。原发性肝癌90%为肝细胞性肝癌,早期多无症状,发现时多为晚期,而且多合并肝硬化与肝功能异常以及多中心发生或肝内转移、大血管侵犯等情况。这使治疗性的外科手术只能治疗不足1/5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高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于大多数不能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渐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详细]
河北一洲质子国际医院质子治疗“定点爆破” 对抗肝癌
借助质子治疗先进质子技术,肝癌患者可以得到一次新的希望。质子治疗方式,是极为准确的华体会手机娱乐
方法,也目前世界上临床应用先进的放射治疗手段。
[详细]
肝癌消化道出血后怎么办?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人患上了严重的肝癌。而且肝癌病人有很多都病发有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发生,这些患者的生命时时刻刻收到病症的威胁,如果平时多加护理的话还是可以抑制病情的。否则严重的话肝癌病人因失血过多,导致大量蛋白丢失,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感染后易导致再次出血,加重病情,诱发肝功能衰竭。
[详细]
肝癌患者如何选择治疗方式?
为什么肝癌病死率高?肝癌分为极早期、早期、中期、晚期和终末期,随着病情的发展,它的进展速度会加快,而病程越往后,治疗难度越大,患者死亡率也越高。[详细]
提高肝癌患者接受治好性手术机会,免疫组合疗法初步临床结果积极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而中国肝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接近全球的一半。肝细胞癌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是少于30%的患者在确诊时能够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大幅度降低了治好或显著延长生命的机会。[详细]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效果好不好?原发性肝癌质子治疗好不好?
由于开腹手术伤口较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目前已经不再是肝癌患者的理想选择,腹腔镜手术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患者的负担较小,目前已经成为了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详细]
肝癌治疗方案有哪些?不同时期的肝癌怎么治疗好?
手术是治疗早期肝癌的主要方法,也是根除早期肝癌的重要方式,早期肝癌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开腹手术、胸腔镜手术类型。[详细]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