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诊断肺癌全身转移实例
简要病史:病人,男性47岁,一周前自觉头疼,数天后清晨突发呕吐,行CT检查发觉:左侧基底节出血并破入脑室,左颞叶、额叶出血灶,行胸片检查示:右肺多发性占位,右侧多处肋骨破坏。
PET放射性药物:在注射18 FDG 3.3mCi后30分钟及60分钟分别进行脑和全身检查。
图像(图1,图2)发现:全身显像清晰,肝脏、脾脏、双肾及膀胱正常显影,右下肺可见一圆形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双肾上腺、纵膈内及右颈部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胸腰椎、双侧肱骨、骶髂关节及股骨、双侧肋骨及左侧可见多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脑显像可见右侧额叶、颞叶、左侧顶叶、颞叶及双侧枕叶、小脑可见多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
PET诊断:
1. 脑内多发性高代谢灶(右侧额叶、颞叶、左侧顶叶、颞叶及双侧枕叶、小脑),考虑为转移性肿瘤;
2. 全身多发性异常高代谢灶:右肺下叶病灶考虑为原发性肿瘤可能,肿瘤双侧肾上腺转移,纵膈淋巴腺及右颈淋巴腺转移;
3. 肿瘤多发性骨转移:CT(图3)诊断:左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左颞叶、额叶出血灶。
讨论:Lewis等人分析了较终进行手术的34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 这些病人在常规检查后进行FDG-PET检查,在这些病例中,PET意外发现10例(29%)阳性病灶,并使14例病人的(41%)改变治疗方案,其中包括6例(18%)患者改为非手术治疗。Valk报道FDG-PET显像发现11例(11%)病例有新发现的远处转移,并且假阳性率为零,在对19例PET阴性而CT显示阳性结果的病例的随访调查显示,临床进展显示无转移证据。Gile报导FDG-PET局部显像可正确鉴别良恶性肾上腺病灶,在20个病例的24个肾上腺病灶(包括10例肺癌)的 PET半定量测定,其中肾上腺转移病灶的SUV值在2.9~16.6,平均值7.4,而在良性肾上腺病灶的SUV值在0.2~1.2,平均值在0.6。
PET诊断后病人治疗方案改变:病人放弃手术治疗,改用放、化疗等保守治疗。
病例来源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全国PET/CT中心——petct/yy.shtml">点击进入;免费预约咨询热线:400-082-1008;400-600-2863)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