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适于定位前列腺内癌变
PET/CT检查适合定位前列腺内癌变
意大利Bologna大学Martorana等报告,采用11C-胆碱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技术定位前列腺内部肿瘤敏感性较好,但对前列腺外进一步探查效果差。
此项研究共纳入43例前列腺癌病人。在初次组织活检前,所有病人均接受了PET/CT检查。研究以治疗性前列腺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比标准,评估了PET/CT定位5 mm以上癌灶结节时的敏感性,并与经直肠超声引导的组织活检进行比较。除此以外,还对PET/CT和磁共振成像(MRI)预测病变前列腺外转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对于5 mm以上大小的前列腺癌灶结节,PET/CT定位敏感性为8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结节大小会影响检测敏感性。PET/CT与超声引导组织活检相比,前者的敏感性略高(66%对61%,P=0.434),但特异性较低(84%对97%,P=0.008)。评价病变的前列腺外进展情况时,PET/CT敏感性低于MRI(22%对63%,P<0.001)。
研究提示
PET/CT对5 mm以上的原发性前列腺癌检测效果较好,其敏感性与经直肠超声引导组织活检相当。但PET/CT在评价肿瘤前列腺外进展中无任何意义。需要对PET/CT诊断疑似前列腺癌病人的准确性做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该技术在未经选择的病人中有何作用。
点评
美国依阿华大学Richard D. Williams教授在相关评论中指出,此项研究展示了PET/CT检查结果与直接组织病理学结果之间的关联,表明11C-胆碱标准摄入值(SUV)与前列腺癌分级之间趋向于呈负相关。这样的研究带来了希望,即同时采集代谢和解剖信息,较终发展到同时采集遗传学或蛋白组学和解剖信息,可能有助于提高泌尿外科癌症或其他疾病的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控的准确性。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