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能查出全身癌症吗?还需客观看待其功效!
虽然PET-CT对癌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也不能完全查出全身的癌肿瘤,需要配合其他检查设备如CT、核磁等相互补充。
PET-CT为肿瘤阳性检查,利用放射性药物参与人的组织代谢,可反映组织代谢信息和病变代谢信息,可以早期发现肿瘤。但是所有肿瘤都有其特异性,有的肿瘤酶系组成不同,有的肿瘤分化较好,该情况下PET-CT检查则不具优势,需多种影像结合病理进行确诊。
PET-CT是一种能够显示肿瘤具体在体内部位的功能性的影像技术。但由于不是所有的肿瘤都有特异性标志物,有的肿瘤分化较好,相对好分辨,有的则不易发现,如本身代谢不够活跃的癌肿瘤或者增殖分裂缓慢的癌症等,再加上该类肿瘤的糖酵解水平低,单纯使用PET-CT未必能准确的查出,此时需要分部位做针对性的检查并配合病理检查来确诊。另外PET-CT也会有假阳性的情况,如一些炎症、结核等会出现代谢阳性,这一点容易误诊为肿瘤。
目前PET-CT检查主要运用在肿瘤、脑、心脏三个领域,在肿瘤方面PET-CT可反映组织和病变体代谢信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寻找肿瘤的原发病灶等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PET-CT随着分子探针越来越多,有了针对前列腺癌的PSMA显像,针对乳腺内分泌受体ER、PR阳性的FES-PET显像等,新的检测探针的出现,使PET-CT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大;在脑部方面,PET-CT可发现癫痫患者的大脑异常放电病灶,为制定脑外科手术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等;在心脏方面,PET-CT可对瓣膜病变、血流灌注等情况通过图像的形式直观的表达。除此之外PET-CT检查还可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线索,协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PET-CT检查时,如果空腹血糖较高,可能会使PET-CT检查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建议检查前空腹8小时以上,以使血糖水平不影响显影剂的正常显像。
荐 相关文章
